7. 视力残疾对个体语言的影响
在正常的环境中,由于第一信号(物体或动作)与第二信号(承认的言语指示)的不断的重复联系,个体对语言的理解就有了较迅速的发展。随着言语分析器功能的完善,到了一定的年龄,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个体进入到积极的言语运动阶段。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两种信号系统的密切结合,在个体语言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如果在没有第一信号出现的情况下学习第二信号,个体对词语得的理解就会出现困难。而对第一信号的感知主要依靠视觉,因此缺少了视觉的参与,必然给视力残疾人的语言学习带来困难。
另外,由于在模仿发音方面的整合作用,视力残疾人在掌握说话技能,尤其是在学说难发的音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但是,视力残疾人的语言的发展也又一个有利条件:他们通过语言来获取信息满足的需要比较迫切,因此学习动机比较强烈,他们比较注意倾听别的讲话,包括广播录音,故而他们词汇的掌握,口语的发展可能比普通孩子要快。
视力残疾人由于没有智力方面的缺陷,而且听觉功能正常,因而语言水平完全可以达到同龄普通人的水平。但是视力残疾人毕竟缺少了一条语言习得的重要途径,因此他们的语言发展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一些与普通人语言发展不同的特点:
a. 视力残疾人在模仿和学习语言时仅凭听觉和触觉,看不道口形,因而有发音不准或有口吃、颤音等现象,甚至在发音时出现面部上的多余动作。由于缺少了视觉的参与,也就缺少了视觉在模仿发音过程中的整合作用,一些错误的发音动作得不到矫正,又没有办法模仿正确合理的面部表情,不可避免的要出现上述特点。
b. 视力残疾人使用的词汇缺少感性经验作基础,尤其是缺少视觉表象,因而造成词与事物形象相互脱节的现象。对词义的理解只有得到视觉及其他感性经验的支撑,才显得全面、准确、实在。由于缺少了视觉,视力残疾人的感性经验的积累很慢,但是,他们的言语依靠与周围人的语言交往,发展的相当迅速,词汇积累很快。结果,在词汇和事物表象之间发生脱节现象——对大量词汇的理解缺少相应的表象基础,如“波涛汹涌”、“一望无际”、“白雪皑皑”、“雪白”等。
c. 在语言材料的积累上和丰富的方式上,视力残疾人与普通的明眼儿也不相同。视力残疾人因视觉障碍其词汇扩大的主要途径是听觉,但单靠听觉获得的词汇往往较为空洞,难以了解其内涵。而且视力残疾人所学的语言,以日常俗语居多。
d. 对视力残疾人而言,本身不会也不懂用表情、手势、动作等帮助其语言表达,同样,他们也体会不了别人的辅助性语言、面部表情和体态语言。
e. 由于缺乏视觉表象,视力残疾人只能主要通过听觉模仿,凭借听觉记忆积累词汇,而对一些视觉词汇并不能感知到,因此其积累词汇受到一定限制。
f. 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由于缺乏视觉交流,语句结束后如果不能从对方及时获得肯定信息或获得对方的倾听态度信息,因而有时有的视力残疾者会出现“多语症”现象——注重自己表达并占据主要话题,而忽视了对方的沟通与参与。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儿童斜视、弱视、屈光不正、泪器病、眼底病变、各种眼部炎症、眼部畸形、眼部肿瘤、眼外伤等常见儿童眼病。各种复杂的儿童斜视及其早期诊治,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与治疗,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眼睑畸形,眼部血管瘤,眼外伤。
擅长领域:对于各种眼病,尤其是青光眼(包括难治性青光眼)鉴别诊断、治疗及手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已完成各种类型青光眼、复杂白内障手术千例。各类疑难青光眼的鉴别诊断、诊治及手术,抗青光眼手术成功率大于98%;熟练各种白内障手术方法,包括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各种复杂的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手术:如管状视野青光眼的白内障手术、青光眼术后小瞳孔的白手术、青光眼复发的白内障手术、对晚期或近绝对期青光眼的手术、青光眼联合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和折叠人工晶体植入、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继发性青光眼的手术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临床经验。并通过术前评估及术中预防均能使病人获得宝贵的视力;掌握了良好的显微手术操作技巧。各种改良的小梁切除术手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大于98%,对晚期或近绝对期青光眼的手术、青光眼联合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和折叠人工晶体植入、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继发性青光眼的手术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北京铂林眼科医院白大勇医生擅长斜视及弱视的诊断与治疗,屈光不正,白化病,眼球震颤,白内障,结节性硬化症,眼肿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