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袭来眼先知
一向自我感觉良好的寇先生,近几个月来渐觉视力下降,看东西越来越困难,原来躺在床上就能看清电视屏幕上的字幕,现在却模糊一片,全身还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疲乏感。他去医院看眼科,医生查看了他的眼底,建议他抽血查血糖,最后他被诊断为糖尿病。原来,寇先生的视力下降是由于糖尿病作祟。
诊断明确了,寇先生却犯糊涂了。明明是眼睛的问题,咋牵扯上了糖尿病?糖尿病不是有“三多症状”(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且形体消瘦)吗?我可一点也沾不上边啊!再说,看眼底怎么能查出糖尿病呢?两者可谓风马牛不相及呀。
眼睛与糖尿病之间真的风马牛不相及吗?先来看看眼睛的结构吧:眼睛的前面是透明的角膜,中间有透明的晶状体与玻璃体,后面则有粉红色的视网膜、黄色的视神经以及血管(中央动脉与静永)和黄斑,后面这部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眼底。眼底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全身惟有此处的血管暴露无遗,肉眼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由于全身各个器官的血液供应都是同一个系统——循环系统运作,故眼睛里的血管与全身其他血管一样,都是循环系统这个特大网络的分支,一旦其他血管因某种疾患发生了病变,这种病变也会在眼底的血管充分地显示出来。奥妙在于眼底血管,特别是视网膜上的动静脉都属于微血管,对病变的反应特别灵敏。因此,大夫可以通过查看眼底的血管状况来判断某些全身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收到“一叶落而知秋将至”的效果。
医生之所以怀疑寇先生得了糖尿病,是因为在他的眼底看到有微动脉瘤“闪亮登场”,而微动脉瘤正是糖尿病早期与中期最常出现的眼底血管病变征象。如果继续发展下去,眼底会出现广泛性出血以及新生血管增生,最终落个失明的悲剧结局。眼科医生的判断得到了血糖报告单的证实:寇先生的空腹血糖值与餐后两小时血糖值都显著超标,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而且,医生还告诉寇先生,从眼底血管病变程度看,他与糖尿病“结缘”至少也有三五年了,只是自觉症状不明显,一直蒙在鼓里,直到累及了视力,经眼底检查才真相大白——看眼底对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优势由此可见,这也是专家建议人到35岁以后每年做一次眼底检查的理由之一。
医生看眼底究竟能看出哪些病来呢?肯定地说,远不止糖尿病一种。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眼底本身的疾病,如视神经疾病、视网膜的炎症与肿瘤、黄斑病变等;另一类就是包括糖尿病在内的全身性疾患,比前一类更有意义,如高血压、动脉硬化、肾脏病以及潜藏于脑子里的肿瘤等。
人到中年,定期到医院做眼底检查,可以早期捕捉到某些疾病的蛛丝马迹,及时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清除体内的“定时炸弹”。万不可盲目跟着感觉走,将感觉良好与身体健康等同起来,特别是对那些表现越来越不典型的疾病(如糖尿病),更应如此。已经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疾患等慢性病者,定期检查眼底可以追踪病变的进展、有无并发症以及监测疾病控制是否良好,以便调整治疗方案。眼底检查简单方便,病人的花费也不高,值得向中老年朋友推荐。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干眼症、角膜移植,眼表重建,白内障等手术
擅长领域:擅长诊疗白内障手术、完成各种术式的白内障手术万余例。尤其是复杂白内障及前后节联合手术;各种玻璃体—视网膜(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管疾病、缺血性视网膜视神经疾病等)的诊断、治疗、激光及手术。黄斑疾病的诊治。
擅长领域:擅长小儿眼底病的玻璃体手术、眼内注药术、视网膜光凝术,FFA的检查,基因的检测,擅长ROP、COATS、FEVR、RD的治疗;小儿眼外伤的急诊及玻璃体手术、眼内异物取出术、白内障手术、睫状体手术;儿童白内障的手术,对于防止后发障的发生、术后的屈光矫正、RGP的佩戴,术后的弱视训练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儿童青光眼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且开展了微创青光眼手术,掌握了青光眼引流阀、眼内睫状体光凝等特殊术式。成人复杂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眼外伤急诊及二期手术,玻璃体手术,青光眼手术。儿童常见眼病,婴幼儿泪道探通术,霰粒肿手术,倒睫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