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白内障手术前,医生会通过视力检查、眼压、角膜反射、裂隙灯等检查,对患者的度数、有无圆锥角膜等进行确定。白内障指晶状体透明度降低或颜色改变,而引起视觉障碍性疾病,常见于老年患者,可表现为渐进性视力下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1、视力检查:医生通过视力表进行视力测试,可以较为准确地了解患者的视力状况,以及晶状体的透明度;
2、眼压:将手部放于患者眼球与眼眶之间,如果患者眼压在10-21mmHg,对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白内障较为准确。但如果患者眼压>21mmHg,可能存在高眼压症,并不适合进行白内障手术;
3、角膜反射:医生通过角膜进行反射,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角膜损伤、前房较浅等现象,也可以作为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白内障的重要依据;
4、裂隙灯检查:裂隙灯是眼科常见的一种检查仪器,可以观察角膜水肿、浑浊的情况,以及是否存在角膜病变等,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白内障。
除上述检查外,如果患者存在近视或散光,还可以配合眼底检查、眼轴长度测量等,综合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白内障。如果患者不存在上述影响视力的危险因素,通常可以不进行白内障手术,但如果存在上述高危因素,建议患者进行白内障手术前,应进行相关检查。
白内障多与年龄因素有关,通常好发于中老年人,如果患者存在上述情况,应在进行白内障手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如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手术后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用眼等,有利于降低白内障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