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 > 眼科疾病 > 眼科常识 > 手术治疗 > 正文

准分子激光手术分几类?

www.39.net  2008-12-22  39健康网社区  

  目前眼科准分子激光,主要是氟化氩(ArF)准分子激光器,其为波长193nm,组织吸收后产生光化学作用,使生物分子化学键断裂。激光切割精度可达μm级,刀口损伤范围达nm级,特别适于精度要求较高的角膜切割手术。研究表明,ArF准分子激光切割角膜可使角膜曲率半径改变,可以治疗眼的屈光不正(包含近视远视、散光)。根据准分子激光原理已有多种准分子激光手术方式在临床运用。现大致分类如下:

  PRK——详解

  PRK为英文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的缩写,中文名为“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是八十年代后期出现的准分子激光手术方式。PRK手术需先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角膜上皮,然后用准分子激光消融角膜浅层基质,但这同时切削了角膜前弹力层,易诱发角膜上皮增生、角膜组织修复反应、角膜雾样混浊,从而影响了手术预测性和稳定性。这种影响在低度近视表现不明显,但在中、高度近视则预测性和稳定性明显下降,手术后需长期使用激素类眼药4~6个月,也容易产生并发症。而且PRK为角膜放射壮切开,再行第二次手术难度较大且有一定风险,目前开展医院相对较少。

  LASIK——详解

  LASIK为英文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的缩写, 中文名为“准分子激光屈光性原位角膜磨镶术”,是为克服PRK手术不足于九十年代初发明。LASIK则需先利用角膜板层刀做一角膜板层切开形成一个完整角膜瓣(约130μm左右),再在角膜基质层进行激光消融,然后将角膜板层原位复位,由于LASIK保持了角膜正常解剖状态,其预测性和稳定性明显高于PRK,并且术后反应轻,回退小,恢复快,无角膜雾样混浊,不用长期点药,能同时矫正散光,适应 1~12D屈光不正,是目前主流的准分子激光手术方式,据美国最新调查对屈光不正患者,80%以上医生选择LASIK手术方式。但与PRK相比,LASIK设备与耗品昂贵,手术复杂,技术要求高,手术费用贵,设备依赖强,高度近视受角膜厚度限制不能处理,术后有角膜瓣移位、上皮植入、继发性圆锥角膜等并发症可能,且并发症处理困难。所以,LASIK手术对设备和医生经验要求较高。

  LASEK——详解

  LASEK(激光角膜上皮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EK)或EPI-LASIK(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这两种手术方式都是在角膜上制作一个角膜上皮瓣(约50μm左右),再用准分子激光激光进行切削,最后将角膜上皮瓣复位。不同之处在于,LASEK是使用20%酒精制作;EPI-LASIK使用特殊上皮刀制作上皮瓣,上皮活性更好。这两种手术与PRK不同,它们不去除角膜上皮,该两种术式尤其是Epi-lasik使用角膜上皮刀制作的角膜瓣只包含角膜上皮,与EK手术相比避免了酒精对角膜的毒性,更重要是最大程度保留了角膜瓣活性和弹力,手术后的不适反应较PRK更轻,角膜愈合快,恢复期短,出现HAZE机会更少。与LASIK也不同,这两种术式不是通过角膜基质层切出角膜瓣,而是在角膜上皮层制作出个角膜瓣。而是使角膜上皮基底细胞层与角膜前弹力层分离后完整揭开,进行准分子激光切削。这两种术式保留角膜基质更多,无需角膜板层刀,故手术更安全,且术后角膜形态改变少,目前初步研究认为术后视觉质量更好;但此类术式与LASIK相比,术后恢复慢、仍有不同程度疼痛等角膜刺激症状,少数患者角膜雾状混浊仍不能完全避免。


更多眼科最新资讯,请关注39眼科频道——中国第一眼科疾病门户

(责任编辑:刘振龙)

  • 网友评论发表时间
昵称:
内容:
请输入验证码: code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