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 > 眼科疾病 > 屈光不正 > 近视眼 > 正文

“泡电脑”太久 突然“失明”

www.39.net  2009-9-21  39健康网社区  

  金秋9月,学校相继开学了,广大青少年学生也迎来了新的学校生活。记者了解到,新学期开始,学生近视比例明显高于上学期,教室里的“小眼镜”明显增多起来。从暑假开始,市区多家医院的眼科和市区一些眼镜专卖店就一直忙得不可开交,开学前一段时间学生配镜明显高于平时,特别是验光配镜生意十分“火热”。学生近视度数越来越深,其中因过度用眼导致患上“电视眼”的学生比例也在逐年升高。

  初二男生近视1000多度

  近视眼镜越配越“厚”

  “哪一种超薄镜片最轻最舒服?”近日,在市区某眼镜专卖店,记者看到正在向销售人员询问配镜事宜的市民蔡女士和她儿子。仔细了解得知,由于用眼过度等原因,在短短两年内,儿子小坤近视度数直线“飙升”,年仅15岁,近视度数却达到了1100度!

  “我一般一年检查一次视力,今年验光之后发现度数比去年又多了100多度。”小坤无奈地说。究其原因,蔡女士认为和儿子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有关。“他写字时不爱坐直腰板,经常整个人趴在桌上写作业,用电脑时也常常将脖子伸得老长靠近屏幕。一到周末或放假,则天天窝在家中长时间看电视、玩游戏、看小说,怎么说都不听。如果今后继续加深,上大学时还不知道增加到多少度呢。”蔡女士一脸担忧。

  近日,记者在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看到,尽管新学期已开学,但候诊厅内还是有不少排队等候的“小眼镜”们。“本来以为半年没验光,孩子视力应该不会有多大改变,没想到刚一开学,他就嚷着看不清楚黑板的字了。”带着儿子刚看完眼科的市民黄先生心疼地告诉记者,儿子才上小学四年级,每次来验光,近视度数都有所增加,这学期儿子的近视情况有点严重,“近视度数、散光度数都加深了,医生认为儿子用眼过度,要多注意让眼睛休息。”

  学生近视镜片越来越“厚”,眼镜店的工作人员对此深有感触。眼镜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像小坤这样年纪轻轻就戴“厚瓶底”的学生已经不算稀奇了。“来配镜的学生一年比一年多,也逐渐呈现低龄化趋势,”工作人员说,“以前的孩子一般初中才开始配戴眼镜,现在很多从小学一二年级就开始配戴近视眼镜了。”医院眼科医生介绍说,孩子近视虽然遗传原因占一定因素,但最主要还是不合理用眼造成的。近距离看书、写字,长时间看电脑、电视等,会引起眼睛调节,使晶状体变凸,从而引起、加深近视,而中小学生中由于用眼不当而引起近视的约占80%。

  据医院配镜专业人员透露,每天几十个来医院配眼镜的学生中,每几个就有一个是高度近视的,有的患者甚至超过了2000度。

  “泡电脑”突然“失明”

  “电视眼”不容忽视

  有调查显示,假期、周末时孩子们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是平时的3倍,而由于用眼过度疲劳而导致近视等眼疾的患病率会大大超出平时。

  大二学生阿周自上大学后就“迷”上了网络游戏,上学期间每天晚上都要约上“盟友”厮杀一番。前段时间放假回家,阿周更是乐得几乎天天“宅”在家中,沉迷于电脑游戏中。一日晚上,阿周对着电脑玩得正酣时,突然觉得眼前“一阵漆黑”,视线变得模糊起来。他闭着眼睛休息了一会儿,才慢慢恢复正常。阿周被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吓呆了,赶紧上医院检查,眼科医生经详细检查和询问阿周平时用眼习惯后,告诉他:得的是“电视眼”。

  “以前听说过‘电视眼’,但不了解是怎么一回事,想不到自己却得了这种病症。”阿周说。医生告诉阿周,人在长时间观看电视或电脑之后,会出现眼睛疲劳、干涩、流泪、发胀、疼痛,甚至眼花、畏光、头晕等症状,导致视力下降、屈光度问题等,严重者甚至会影响眼睛的视紫红质、视色素、睫状肌等生理功能,导致严重的眼疾,这就是俗称的“电视眼”。另外,“电视眼”可能引起植物神经紊乱,诱发偏头疼,使人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吃一堑长一智,阿周表示,今后一定不再让眼睛“疲劳过度”了。

  学生应学会科学用眼

  专家:给眼睛“减负”

  青少年的眼健康尤为重要,正确观看和选择电视产品可以减少“电视眼”的发病率,是更好保护眼近视的最佳预防措施。据眼科医生介绍,学生近视度数加深绝大多数是后天环境造成的,现在许多学生都喜欢长时间对着电视或电脑,加上网络的普及,在自制力不强的情况下,容易造成眼睛的过度疲劳。同时,学习环境恶劣、眼睛自我保护意识差、不注意个人卫生等也是青少年近视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医生提醒,已经配戴了近视眼镜的学生最好每半年到眼科门诊为“心灵窗户”做个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提醒家长,不能图省事带孩子到普通的非专业眼镜店验光配镜,因为电脑验光机的质量问题容易造成验光的误差,最好到有专业验光师、配镜师的眼镜店配镜。学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避免过度用眼。

(实习编辑:伍智聪)

  • 网友评论发表时间
内容:
请输入验证码: code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