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视网膜色素上皮炎的OCT图像与FAA图像对比性研究

2008-04-26 19:43: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急性色素上皮炎(acute pigment epithelitis)病因不明,可能是色素上皮由于病毒感染,亦可见于某些全身病,ERG正常,EOG可出现异常。多侵犯青壮年,单眼或双眼同时发病。

  [摘要] 目的 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炎(retinal pigment epithelitis)患者视网膜影像学特征。 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炎的82例145眼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观察其病变区形态并测量病灶的高度和宽度,同时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照。 结果 视网膜色素上皮炎(retinal pigment epithelitis)的OCT图像,共有6种表现:(1)色素上皮断裂并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2)色素上皮脱离合并神经上皮脱离;(3)“沙漏”样神经上皮脱离;(4)隐匿性色素上皮脱离;(5)色素上皮脱失;(6)色素上皮增殖。 结论 OCT同时辅助FFA可准确地诊断视网膜色素上皮炎。色素上皮炎(retinal pigment epithelitis)是一种黄斑区及其周围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水平的急慢性炎症性病变,病因不明,Krill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常伴有视力下降、视物变形、中心暗点、眼电图异常等表现。既往此病症多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mphy,FFA)的渗漏情况[1]来划分。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i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OCT)正成为眼科广泛应用的影像技术,具有无创伤、非接触性、分辨率高、耐受性好及重复性强等优点,特别适用于黄斑病的检查,是FFA检查的一种良好的补充手段,本文从二者结合上详细研究其分型,为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证据 。现总结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我院门诊2004年5月~2006年5月所接诊的患者,共82例145眼。其中男63例(115眼),女19例(30眼),年龄18~70岁,平均46.9岁。所有的患者均有单眼或双眼视力障碍,伴视物变形、中心暗点、眼电图异常等表现,39例患者视物发暗。

  1.2 方法 OCT检查[1],采用德国Zeishumphrey,stratns,TM Version3.0 OCT。扫描参数:扫描深度扫描线长6mm,扫描间隔30度,行6个方向进行扫描。并自动测量和记录以下数据: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厚度(retina thickness,RT ),包括RPE脱离腔的高度(heigh,H)和长度(length,L)。选择扫描清晰及典型的图片储存于计算机内[2]。FFA检查, 采用日本TOPCON-50IX及其配套的Imagenet-2000高解相数的数字眼底图像系统。从注射荧光血管造影剂后,每隔0.8 s拍摄一张相片,自动记时,将各循环期的荧光图像存于机内。

  2 结果

  视网膜色素上皮炎的相干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及对应的FFA的图像分以下6种。

  2.1 色素上皮断裂并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CNV) OCT图像中,CNV表现为梭形、哑铃形或不规则形状的高反射团,其边界可能清晰亦可能模糊,其位置可能在色素上皮层或突出于色素上皮层上。CNV的大小高度:H<50~200 μm,宽度:L<500~1200 μm。同时色素上皮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反射间断,即色素断裂。对应的FFA表现造影早期,脉络膜循环期或动脉期即见新生血管的荧光影,后期不同程度的荧光渗漏(见图1略)。

  2.2 色素上皮浆液性脱离伴神经上皮脱离 OCT图像中,色素上皮隆起,下方为穹形的液性暗区;同时临近的神经上皮亦为类似的更高的浆液性脱离,神经上皮脱离腔高H<300 μm ,L<2000 μm。色素上皮脱离区域较小。对应的FFA特点:循环过程中,色素上皮脱离区荧光大小形状不变,神经上皮脱离区荧光渗漏(见图2略)。

  2.3 “沙漏”样神经上皮脱离 OCT图像中,表现偏离黄斑1~3PD区域的神经上皮呈“漏斗”形低反射液性暗区,脱离腔的02500 μm。对应的FFA的特点:黄斑上方或下方见“扇叶”、“沙漏”样荧光池(泪湖)(见图3略)。

  2.4 隐匿性色素上皮脱离 OCT图像中,色素上皮小块隆起,下方为穹形的液性暗区,脱离腔高H<200 μm ,L<15000 μm。对应的FFA的特点:未见荧光渗漏,甚至未见任何异常荧光,但在大量饮水或输液时,可见轻微的渗漏[1](见图4略)。

  2.5 色素上皮脱失(serous detachment of pigment epithelium) 即RPE平伏,未见脱离腔,RPE颗粒状或小线段状反射降低。对应的FFA特点:葡萄串状淡荧光点,或中黑外亮的荧光簇,随背景荧光的消退而减弱(见图5略)。

  2.6 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增殖 色素上皮点线状反射增强,甚至遮挡其下脉络膜荧光。对应的FFA的特点:色素沉着区呈低荧光团,如周围伴色素萎缩脱失,则可能出现透见荧光(见图6略)。

  3 讨论

  视网膜色素上皮炎,是一种黄斑区及其周围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水平的急慢性炎症性病变。其典型损害表现为:成簇的暗灰色甚至黑色的小点,环以浅黄色晕。因其炎症过程中可因色素屏障功能的损害,导致网膜下积液,此时多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炎<中浆,CSR>病变类似。临床上诊断为中浆的病例中,至少有40%实际上是急性色素上皮炎。这病变一般情况下很少会出现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3]。但当炎症引起RPE长期代偿失调,而且合并脉络膜的病变时,即发展成为脉络膜炎和色素上皮炎,此时则CNV的形成就较常见。其实大多数观点认同,色素上皮炎是不同于中浆病的独立的疾病,尽管临床表现相似,但病变范围较大,预后亦较差。所以各种视网膜色素上皮炎因病变程度的不同及活动性的有无,病理改变也有较大差别。仅从检眼镜下或造影检查的渗漏很难明确,需要OCT联合FFA加以鉴别。

  3.1 OCT区别于FFA的图像的特征 OCT是超声模拟品,依据组织的光学反射而不是声学反射的差异,敏感而定量地发现视网膜的各层结构病变,在矢状剖面上不同角度,测定病变的范围。OCT的特性是精确度高,相当于其他断层成像(如CT、MRI和B超)的10倍以上。OCT的另一特性是轴面分辨力只取决于光源的相干特性,与光学数据孔径或光束聚焦的质量无关。因而不受瞳孔径和眼像差的限制。因此OCT不需要扩大瞳孔,不同于FFA。而FFA是数字化荧光造影系统,通过进行连续拍摄而得到循环各时段视网膜动态图像,分析其循环各期荧光变化,确定病变的有无及程度,具有客观性和定位性。

  3.2 OCT与FFA在视网膜色素上皮炎的诊断中,有差别性也有协同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视网膜色素上皮炎
  • 头孢氨苄

    主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感染,如:流行性感冒,出血性败血症、链球菌病、猪丹毒、炭疽、气肿疽、恶性水肿、放线菌病、坏死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等所引起的败血性高热(41~43℃)或持续低温(37℃以下)、消化不良、喜喝冷水、无神嗜睡、行走拐跛、耳部变蓝、流泪等。同时用于治疗各种炎症疾患,如:传染性胸膜肺炎、肺疫肺炎、萎缩性鼻炎、蓝耳病、乳腺炎、子宫炎、口腔炎、尿道炎等引起的咳嗽气喘、呼吸困难、怀孕低、死胎多或仔猪出生7-10天后死亡,乳房红肿、乳汁变坏、产乳下降、口蹄溃烂、流涎不止、生疮化脓等。[详细]

    去看看 ¥0.0
  • 维生素C片

    用于预防坏血病,也可用于各种急慢性传染疾病及紫癜等的辅助治疗。[详细]

    去看看 ¥0.0
  • 维生素C注射液

    1.用于治疗坏血病,也可用于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及紫癜等辅助治疗; 2.慢性铁中毒的治疗:维生素C促进去铁胺对铁的螯合,使铁排出加速; 3.特发性高铁血红蛋白症的治疗; 4.下列情况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增加:(1)病人接受慢性血液透析、胃肠道疾病(长期腹泻、胃或回肠切除术后)、结核病、癌症、溃疡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感染、创伤、烧伤、手术等;(2)因严格控制或选择饮食,接受肠道外营养的病人,因营养不良,体重骤降,以及在妊娠期和哺乳期;(3)应用巴比妥类、四环素类、水杨酸类,或以维生素C作为泌尿系统酸化药时。[详细]

    去看看 ¥0.0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