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例

2008-04-26 11:45: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视网膜中央动脉是视网膜内层营养的唯一来源。由于该动脉属于终末动脉,分支间无吻合,一旦发生阻塞,视网膜内层血供中断,引起急性缺血,使视功能急剧障碍。本病发病急骤。大多数为单眼,亦可在数日或数年后累及另眼。患者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

  流行性腮腺炎(mumps)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儿童,春冬季发病率较高。眼部表现包括滤泡性结膜炎、角膜炎、巩膜炎、葡萄膜炎、青光眼、眼外极轻度麻痹、泪囊炎、视神经炎脉络膜炎及罕见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而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至今尚未见报告,现将近期收治的1例病例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儿,女,5岁,主诉:双眼视物不见4d。于1999年12月24日来诊,患儿发病前半个月曾患腮腺炎,数日后,家长发现患儿走路摔跤,渐不能识别眼前物体。病程中患儿诉有眼痛头痛。入院查体无明显异常。眼部检查:双眼视力均为光感,光定位不确定,双外眼及屈光间质无异常,双眼瞳孔直径3mm,对光反射存在,但不持久。双眼视乳头色略淡,边界清,无水肿及出血。视网膜反光增强,视网膜动静脉未见明显异常,黄斑区中心凹反射不见。眼压17.30mmHg(2.31kPa),颅脑CT平扫无异常。拟诊为:急性球后视神经炎。经青霉素+氢化可的松及美络宁静滴,并口服路丁、VitB 1 、VitC及抗病毒口服液。5d后,病情无好转,双瞳孔直径散大至5mm,对光反射消失,眼前节及屈光间质仍无异常,眼底视乳头色更淡,边界欠清,视网膜动静脉血管均匀变细,黄斑区色红,黄斑中心凹反射不见。做颅脑彩色多普勒检查报告:脑血管各动脉各期血流速度正常,血流频谱节律不整齐,波峰清晰无异常,声频无异常,PI值正常。经儿科、神经内科及MRI排除脱髓鞘疾病。FFA检查不合作,2000年1月4日经眼部彩色照相,最后诊断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双)。予甘露醇、尼莫地平静滴,口服阿司匹林,球后注射妥拉苏林、地塞米松,并予中药丹栀逍遥散加味口服。10d后,病情仍无好转,双眼视力完全丧失,眼底病变进一步恶化,动脉完全闭锁呈白线状,静脉仅残留颞上、颞下2支细小的血管,其余静脉亦闭锁呈线状,视乳头苍白。于2000年1月10日转院就诊,经多科专家会诊,仍考虑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回当地经中药活血化瘀治疗4个月无效。4个月后复查,全身体检仍未发现其他异常。双眼底动静脉血管完全呈线状。。5个月后随诊,FFA证实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晚期改变。

  2 讨论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原因可主要归纳为栓塞、动脉壁改变与血栓形成、血管痉挛、或这些不同因素的综合。临床上,多数患者难以肯定其发病的确切生理、病理机制 。患腮腺炎时,病毒或淀粉酶等可进入血液循环,文献记载有腮腺炎可引起心内膜病变、巩膜炎、视神经炎、视网膜静脉栓塞等 。由流行性腮腺炎引起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病例未见报告。本例患儿发生眼部症状前半个月有明显腮腺炎病史,视力及眼底改变为渐进性,考虑可能病理机制为:腮腺炎病毒感染或毒性产物导致视网膜中央动脉炎症,使动脉壁发生改变及血栓形成和(或)局部刺激导致反射性血管痉挛相关。

(实习编辑:李亮花)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擅长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专家更多
  • 李艳芳主任医师大庆油田总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角膜病、干眼病等眼表疾病的诊治,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复杂眼外伤、青光眼、白内障等疾病的诊断及显微手术上经验丰富。2016年在省内率先开展全飞秒激光近视手术,现已完成千余例全飞秒激光Smile手术。

  • 栾春生主任医师大庆油田总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变性、黄斑裂孔、黄斑前膜、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等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内外科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各种类型的白内障等。

  • 白石明副主任医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擅长领域:葡萄膜炎、角膜炎、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底病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