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如何防治青光眼

2011-07-01 01:18:00新浪健康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青光眼是全球排名第二位的致盲性眼病,人群中的患病率为0.21—2.25%。2010年,我国青光眼患病人数达1500多万,预计2020年将达2200万。多数青光眼患者在早期无明显症状,视力在不知不觉中丧失,因此被称为光明的小偷。在50岁以上人群中,每100人就有3人患有青光眼,而且超过一半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病。<br><br>

  青光眼是全球排名第二位的致盲性病,人群中的患病率为0.21—2.25%。2010年,我国青光眼患病人数达1500多万,预计2020年将达2200万。多数青光眼患者在早期明显症状,视力在不知不觉中丧失,因此被称为光明的小偷。在50岁以上人群中,每100人就有3人患有青光眼,而且超过一半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病。

  成年人的青光眼可以分为两大类:开角型和闭角型。一部分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发病突然,伴有剧烈的眼痛,这称之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还有一类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发病缓慢,没有明显症状,当察觉视力下降而就诊时,往往发展到了中晚期,这是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开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类似,明显症状。发生于儿童的青光眼称为先天性青光眼。此外,还有因患白内障、眼外伤、肿瘤等疾病出现眼压升高,患上青光眼的,则称为继发性青光眼。

  有六大因素会导致青光眼:1.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特别是父母兄妹患病的。2.患有全身性疾病的人,如糖尿病高血压低血压高脂血症等。3.不良生活习惯者,比如吸烟酗酒等嗜好。

  4.高度近视或远视的人。5.女性青光眼患病率高于男性,男女比例大约是1∶4,暴躁、劳累、多疑的女性尤其应注意。6.超过40岁的中老年人。青光眼随着年龄增大,发病率增高,但近来年轻人工作生活压力大,也有增高趋势。

  青光眼是不可治愈的,这就更需要人们多了解它的基本知识,做好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1.保持愉快的情绪:生气和着急以及精神受刺激,很容易使眼压升高,引起青光眼。

  2.保持良好的睡眠:睡眠不安和失眠,容易引起眼压升高,诱发青光眼。尤其是眼压较高的人,更要睡好觉。

  3.少在光线暗的环境中工作或娱乐:在暗室工作的人,每1—2小时要走出暗室或适当开灯照明。

  4.避免过劳: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身体过度劳累后都易使眼压波动,所以要注意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避免过劳。

  5.不要暴饮暴食:暴暴食会使眼压升高,诱发青光眼。老年人要饭吃八分饱,不吸烟,不喝酒,不喝咖啡,不喝浓,不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6.避免一次饮用大量饮品:不要让血液中的水分短期内急剧增加,这会使房水产生过多过快。我们推荐一次饮水不超过200毫升,少量多次。

  7.常摸自己的眼球、看灯光:青光眼的特点是眼球发硬,看灯光有虹圈,发现后及早治疗。

  8.防止便秘便秘的人大便时,常有眼压增高的现象,要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并多吃蔬菜、水果。

  9.坚持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能使血流加快,眼底淤血减少,房水循环畅通,眼压降低。

  10.主动检查:40岁以上的人每年要检查一次眼压,尤其是高血压病人。发现白内障、虹膜炎也要及早治疗,以免引起继发性青光眼。青光眼病人确诊后,应建立个人治疗方案,多与医生沟通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单文贤   实习编辑:吕瑞琼)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
  • 硝酸毛果芸香碱滴眼液

    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等。本品可与其他缩瞳剂、β受体阻滞剂、碳酸酐酶抑制剂、拟交感神经药物或高渗脱水剂联合用于治疗青光眼。检眼镜检查后可用本品滴眼缩瞳以抵消睫状肌麻痹剂或扩瞳药的作用。[详细]

    去看看 ¥19.0
  • 葛根素滴眼液

    治疗原发性开角青光眼、高眼压症、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详细]

    去看看 ¥0.0
  • 注射用胞磷胆碱钠肌苷

    用于多种原因引起地视神经萎缩症(外伤,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神经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遗传性视神经萎缩,青光眼眼压控制正常者)[详细]

    去看看 ¥0.0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