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视力下降不要急于验光配镜

2007-10-27 16:28: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糖尿病眼病在糖尿病患者中是非常多见的,轻者影响视力,造成生活不便;重者导致失明,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明显下降。

  糖尿病眼病在糖尿病患者中是非常多见的,轻者影响视力,造成生活不便;重者导致失明,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明显下降。同时,糖尿病眼病又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因为对患者来说,眼病是逐步发生的,常常因忽视而未能及时就医。而且临床医生尤其是门诊医生,在有限的问诊时间内,更多关注的是血糖、血压等代谢指标,往往会忽略询问患者眼部的症状及检查情况,以致常发现患病多年却从未查过眼底的患者。而糖尿病眼底病变目前在发达国家业已成为成年人致盲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生活中,糖尿病患者最常遇到的与眼相关的问题可能就是视力下降(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屈光不正),此时,患者是应该马上去验光配镜,还是应先去医院全面检查再做决定呢?

  我们知道,视觉产生的基础主要依赖于眼球的屈光系统和感光系统。决定眼球屈光状态是否正常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眼轴的长度。不同原因导致眼轴异常将影响光线在视网膜的正常投射。若不能在视网膜聚焦则称为屈光不正;在视网膜前形成焦点时称近视;聚焦于视网膜后则为远视;如各子午线屈光力大小不同不能形成一个焦点时称为散光。
  
  影响视力的因素
  
  1.血糖的变化:血糖增高时,葡萄糖及其代谢物进入眼球晶状体,组织内盐分随糖大量排出,渗透压降低,而水分子经晶状体囊过度转移到晶状体内,晶状体膨胀变凸,前后曲率改变,屈光力增强,形成一过性近视;血糖降低时,引起相反的渗透压改变,则发生远视。
  
  2.白内障:白内障引起视力下降与糖尿病血糖波动所致屈光改变不同,其表现为由晶状体混浊所引起视力进行性下降。早期晶状体混浊是可逆的,以控制血糖、血压为主。当病情发展到妨碍了对视网膜的检查,妨碍了单纯性和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以及病程较长,且已有明显视力下降,应及时手术治疗。
  
  3.胰岛素治疗后反应:少数患者初次应用胰岛素后,出现视物模糊,也是由于血糖波动较大所致,待血糖稳定后会逐渐减轻或消失。
  
  屈光不正是可逆性改变
  
  糖尿病引起的屈光不正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常发生在急性初发期或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的调整期。其特点是:突然发生,双眼发病。表现为波动性屈光不正,屈光变化的程唐和性质与血糖浓度的改变急骤性和程度有关。当血糖急剧升高时表现为近视,患者常有明显视力下降的感觉,血糖越高、病情越急,屈光改变越明显。如不合并晶状体病变时,近视一般多持续1O天到数月。而当经过治疗血糖显著下降时又会发生远视,表现为看远、看近的视力都下降。由于常常同时存在眼球的调节障碍,视力下降更明显,患者常诉有类似“花眼”的症状,远视的持续时间一般约10天~3周。此外,患者的近视与远视均可与散光同时存在,且都是可逆性改变,但完全恢复的速度远较其发生时缓慢。

  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出现屈光不正常常属于一过性改变,而且是波动性屈光改变,同时经常还合并白内障、眼底病等多种糖尿病眼病的可能,情况复杂,因此很难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所以一般不要急于验光配镜。此外,必须指出的是,糖尿病患者应定期(一般是1年至少1次)查眼底,以及时发现早期病变。糖尿病患者如出现屈光不正(近视或远视)时,自觉需要配镜,必须先到正规医院眼科及内分泌科进行全面检查后再由专业医师指导配镜,切忌到商业眼镜店未经专业检查就草率行事。

(实习编辑:陈静梅)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糖尿病性神经病
擅长糖尿病性神经病专家更多
  • 高彦彬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擅长领域:主治:糖尿病及并发症,肾病、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疾病。

  • 王清珍主任医师福建省立医院

    擅长领域:神经遗传病、儿童智能低下、脑血管疾病及癫间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

  • 李爱国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

    擅长领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33年余,经验丰富。擅长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的中西医结合诊治;侧重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肥胖症(减肥)、高血压病、血脂紊乱、失眠、痛风、女性月经不调等疾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个体化方案,重视疏肝解郁,调畅气机;益气养血,补益脾肾,调整脏腑功能;活血化瘀通络等方法;崇尚“治未病”、“中医整体观”及“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理论。消除“血糖难控因素”,保护胰岛功能,使各项指标控制在理想范围。密切关注糖尿病并发症,采用中药干预治疗,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随时进行糖尿病防治知识的个体化宣教,引导患者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注重心理治疗和调整,使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解除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从容面对糖尿病。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